列车滞留乘客砸窗暴露应急处置短板
2025-07-06 10:27:1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上海铁路局金华车务段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7月2日晚,一列货物列车在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及,与正在通过的K1373次旅客列车机车发生侧面冲突,致客车机车前台车脱线。经铁路部门紧急处置,该列车换挂机车后恢复运行,车上无人员伤亡。 尽管铁路部门对由此造成部分列车晚点运行深表歉意,但旅客在长达3个小时的滞留过程中体验到强烈的憋闷。就有人反映称,车上断电,非常闷热,“感觉快要窒息了”。网上流传的车内现场视频也显示,许多旅客衣服被汗水浸透,不少人脱掉了上衣。有人砸窗通风,后被带走批评教育。 这场意外故障,不仅暴露了铁路运营中的安全隐患,更折射出应急处置中的诸多短板。当旅客被困闷热车厢3个小时,铁路部门的应对显然没能跟上现实需求。从技术层面看,这起事故源于货运列车“侵入下行正线”的违规操作。但比事故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后续处置的迟缓。在高温密闭环境下,断电停运的列车迅速变成“蒸笼”,而铁路部门3个小时才完成换挂机车,效率是否可以提高? 铁路作为公共服务,不能只算“无人员伤亡”的安全账,更要算事关“旅客体验”的长远账。事件暴露出铁路应急体系的三个短板:一是应急预案缺乏温度。在已知夏季高温的情况下,断电列车的通风降温方案明显准备不足。二是信息沟通不畅。乘客反映乘务人员对恢复时间“不清楚”,加剧恐慌与焦虑情绪。三是善后补偿机制缺失。简单的退票处理难以弥补旅客的时间损失和精神负担。这些问题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铁路服务仍停留在“保安全”的底线思维,缺乏“优服务”的上限追求。 提升铁路应急能力需要系统性改革。首先应当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对类似突发事件明确处置时限,配备移动电源车等应急设备。其次要完善信息服务,通过列车广播、手机推送等方式实时通报处置进展。更重要的是,建立乘客补偿标准,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考量范围。这些措施看似增加成本,实则是避免更大危机的必要投入。 此次事件恰逢暑运高峰,具有特殊警示意义。随着极端天气增多,铁路部门必须重新审视并且尽快完善应急预案。安全运营不只是避免脱轨,更要确保突发情况下旅客的基本尊严。当一扇车窗被砸破时,破碎的不仅是玻璃,更是乘客对铁路系统的信任。重建这种信任,需要铁路部门以更人性化的服务来弥补。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