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活”字里有大文章
2025-02-05 09:24:29?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现在还能点菜吗?” “能,您是打包还是堂食?” 下午一点,已经过了饭点,但南开区园荫里的社区食堂还没关门。住在附近的小刘吃饭较晚,她本以为食堂不开了,没想到还能吃到热乎饭。坐在盘活闲置空间改造的食堂,一盘带鱼、一盘宫保鸡丁,小刘埋头大快朵颐起来。再过几个小时,这里将迎来一群小朋友,“变身”少儿托管室。吃完饭,小刘进了食堂的线上点餐群,下次她可以提前在群里订饭。 既能现场点餐,又能线上预订,既面向老人又欢迎年轻人,既是食堂又是托管室。小小的社区食堂围绕“灵活”二字做出了不少文章。 在这些文章里最醒目的是新需求。一边是社会进入老龄化,不方便做饭的老人越来越多,一边是大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没时间做饭的年轻人不断增加,在家门口吃上一顿干净可口的饭菜成为大伙儿的共同诉求。细读社区食堂里的“文章”,能感受到社会治理的现代范儿。从小处看,社区食堂解决的是一顿饭的事,向大处着眼,社区食堂既方便了老年人就餐,还为社会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可谓一举多得。城市治理效能高不高、居民生活品质好不好,都能从一家小食堂里看出门道。 社区食堂,可以“活”起来。这个“活”字中有被盘活的存量。河东区靖江东里社区的社区食堂是由旧车棚改造而来。位于河北区的“小食遇 站·角”社区食堂则是市公交集团利用一处闲置资产,引入第三方企业进行改造后开业。中心城区寸土寸金,为新服务找空间,与其“另起炉灶”不如原地升级。把“老家底”盘一盘,唤醒那些沉睡的资源,服务“上新”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城市微更新。这样的微更新,并非孤立存在,有的食堂周边聚集着小修小补、新能源汽车充电等便民服务,有的则干脆开在商场内,居民购物、吃饭两不误。更深一步说,当一家社区食堂开门迎客,活起来的其实不只是闲置空间、周边业态,更是为民服务的思路。 沿着这条思路往更深处想:空间活了,那时间呢?许多社区食堂已经给出了答案。 在红桥区胜灾社区大食堂,大伙儿吃完饭喜欢坐着聊一会,运营方特地将营业时间延长一小时,满足群众需求。还有一些社区食堂,招募周围的外卖员为社区内的老人上门送餐,同时延长营业时间,专门给吃饭时间不固定的外卖员、快递员留着热乎饭,并在价格上给予优惠。这样的灵活,其意义不只在于延长营业时间带来的收入,还在于引导更多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一份冒着热气的饭菜,解了居民用餐的“难”,也给了新就业群体被关怀、被尊重的“暖”。 晚上6点,河东区福东里社区食堂传来一阵欢笑。玩笑间,一位阿姨乐呵呵地提着15元的饭菜与食堂服务人员告别。 “社区食堂追求的是‘一碗汤’的距离。”作为福东里社区食堂的运营人员,司大姐颇有心得,“‘一碗汤’的距离,就是说食堂离家够近、够方便,居民买的这碗汤从食堂端回家,还是热乎的。” 让这碗“汤”一直热,让便利就餐带来的幸福感一直在,需要社区食堂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离不开灵活的经营思路。在上海,每当过了老人用餐高峰时段,有的社区食堂会把受年轻人喜爱、口味较重的腊味、辣炒摆进橱窗,以精细化运营方式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客人。在重庆,一家社区食堂推出“社区食堂+学堂”模式,在食堂内开辟培训区域,开展小面传承培训和就业帮扶,培训费成为一笔不小的收入。在杭州,有街道利用社区食堂举办烘焙、膳食等方面的培训讲座、文化活动等,既丰富了居民生活又为食堂赚了人气……有人说,开社区食堂难赚大钱,最需要的是坚守。的确,把民生账算在最前面的社区食堂,往往赚的是“微利”。但有政府“搭把手”,有居民来捧场,运营方再想方设法让菜谱活一些、空间功能多一些、服务人群广一些,相信,再小的食堂也能细水长流,写出一篇幸福感十足的民生大文章。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