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篮球比分直播:|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2025-01-23 10:29:16?作者:陆冠臣?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可基于对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积极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以“两个结合”为抓手,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不仅要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还要探讨传统价值观在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现实应用,构建一个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文化渗透力的课程体系。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其进行“时间上的现代化”与“空间上的本土化”转化,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重新解读和应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深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洞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择取其中积极、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元素进行传承和发扬。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正确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以中华文明为载体,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契合性

新时代背景下,以中华文明为载体,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契合性,是实现高质量协同育人教育目标的关键之举。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涵盖了时代对受教育者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出国家、社会以及教育者的殷切期望。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进程里,它发挥着导向、激励以及调控等重要作用。“德为人立基,思为教之源。”在个体发展和教育实践中,德育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个人成长的不竭源泉,确保了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其中,爱国情怀、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念,在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道家的自然和谐等,都能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道德指引。

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一是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高校应充分整合课内外、理论与实践等思政教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教育目标与塑造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有效协同,形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协同育人效应。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文化体验活动等多样化形式,让学生在多种场合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对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认识和理解。二是要内容创新,活化传统。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堂上焕发新生。利用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传统文化的讲授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三是要进行学科协作,深化理解。推动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通过跨学科教学和研究,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理解,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四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如参与公益活动、文化交流等,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价值的实践转化。

贯彻“大思政”理念,注重传统文化的校园建设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思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覆盖,以及全要素协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贯彻“大思政”理念,将思政教育置于人类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宏大背景中,深入探寻思政教育的根源和脉络,不仅是对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更是对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提升。高校应着重加强“大思政”校园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

一方面,高校应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将思政教育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另一方面,高校应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将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将继续拓宽教育视野,创新教育方法,形成理论学习、文化传承、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重任,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创新的思维和更加务实的行动,推进思政教育内容、方式和手段的全面更新。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本文系202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华玉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2024SJSZ0754〉研究成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